
近年來,長豐(雙鳳)經開區始終把黨員教育作為基層黨建的基礎性工程,以師資建設為突破口,通過精準選聘、實戰賦能、按需供給三維發力,讓黨員教育從“被動接受”變為“主動渴求”,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“紅色動能”。
精準選聘,從“單一”到“多元”,建強師資矩陣。聚焦“頭雁”引領層,筑牢理論根基。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,重點選聘省、市、縣委黨校專家學者及高校教授組成“智庫講師團”,圍繞黨的創新理論、新質生產力、優化營商環境等核心主題開展專題授課。2024年以來,邀請專家學者深入機關、社區、企業開展定制化宣講30余場次,覆蓋黨員干部2800余名,用權威解讀推動理論學習入腦入心。聚焦“骨干”支撐層,彰顯本土特色。通過個人自薦、組織推薦、群眾評議相結合的方式,從區內優秀黨政干部、先進社區黨組織書記、行業領軍人才及各級“兩優一先”代表、道德模范中遴選26人組建“先鋒宣講團”,開展情景式宣講51場,覆蓋黨員群眾8000余人次,實現“小故事闡釋大道理”的教育效果。 聚焦“青苗”儲備層,培育后備力量。實施青年理論骨干培育計劃,通過“老帶新”結對、專題培訓、實踐歷練等方式,發掘培養區內有潛力的青年業務能手、技術標兵10余名,開發“黨建+產業升級”“基層治理創新”等特色課程,在非公企業、新興領域開展授課10余場,為師資隊伍注入新鮮活力。
實戰賦能,從“灌輸”到“沉浸”,打造精品課堂。深挖本土“富礦”,打造紅色課堂。充分利用縣內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、楊廟鎮劉云峰烈士紀念館等紅色資源,精心設計3條“紅色研學路線”,開發7個現場教學點,組織黨員開展沉浸式教學18場,累計2500余名黨員參與“紅色打卡”。同步在18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、57個小區黨群服務站開辟“紅色讀書角”,讓理論學習觸手可及。巧妙“借力”賦能,整合優質資源。深化與市縣委黨校、在區高校的合作,建立“資源共享、課程共建、師資共訓”機制。依托高校科研優勢開設“前沿知識講堂”,圍繞數字化轉型、招商引資等專題開展培訓,形成“外部智力+本土經驗”的課程開發模式。2025年以來,開展各類專題培訓17期,覆蓋黨員3000余人次。搭建“實戰”平臺,打磨精品課程。建立“常態化練兵、精品化打磨”機制,組織師資開展“書記論壇”“黨課擂臺比武”等活動16場,通過“以賽促教”提升授課水平。針對機關、社區、非公等不同領域黨員需求,定制“能力提升包”,開發出“黨建引領產業升級”“社區治理實務”等一批具有特色的精品課程。
點單派單,從“漫灌”到“滴灌”,實現精準供給。“菜單式”供給,精準對接需求。通過“線上問卷+實地走訪”常態化收集黨員需求300余條,分類梳理出理論武裝、業務技能、基層治理等6大類課程清單。針對企業黨員重點開設安全生產、法律法規課程,為社區黨員側重群眾工作、應急培訓,給機關黨員強化公文寫作、政務服務技能錘煉,實現“黨員點單、師資接單、組織評單”的閉環管理。“講師團”送教,延伸服務觸角。組建20余支“送學小分隊”,建立“一對一”結對聯系機制,針對流動黨員、行動不便老黨員等特殊群體開展“寄送學習包”“送課上門”服務。2025年以來,為流動黨員開展“線上送學”45場,為老黨員提供上門授課89次,讓教育覆蓋“不掉線、無死角”。“云端式”賦能,打破時空限制。依托“學習強國”、安徽黨員教育平臺及“雙鳳發布”公眾號,打造“指尖課堂”“云端課堂”,累計推送微黨課42期、學習資料200余篇,月均訪問量突破1.2萬人次。針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工作特點,開設“夜間課堂”“周末課堂”,通過微信群推送學習內容300余次,有效破解“集中難、學習散”的痛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