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水湖鎮積極探索,以“組織鏈、學習鏈、作用鏈”三鏈深度融合為抓手,著力構建覆蓋全面、管理精準、學用結合的黨員教育矩陣,有效解決了農村黨員教育管理難的問題,激發了基層黨組織活力。
織密“組織鏈”,筑牢黨員教育管理根基。著力優化組織設置,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。科學劃分教育網格。遵循“就近就便、規模適度、利于管理”的原則,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,科學劃分黨員教育微網格180個,實現教育管理觸角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。創新動態分類管理模式。建立黨員信息數據庫,推行“紅黃藍綠”四色動態分類管理:紅色標注流動黨員,依托線上“云支部”跟蹤聯系;黃色標注年老體弱黨員,安排幫學人員“送學上門”;藍色標注務工經商黨員,側重提供政策技能信息;綠色標注能正常參學黨員,帶頭參與常態化學習,實現從“一刀切”向“精準滴灌”轉變。建強教育管理骨干隊伍。明確網格負責人職責,加強教育培訓,提升其組織協調和教學輔導能力,確保各項教育管理措施在網格內有效落實。
延伸“學習鏈”,提升黨員教育供給質量。堅持線上線下結合、理論實踐并舉,不斷拓展學習載體,豐富學習內容。搭建線上“云課堂”。充分利用微信等普及率高的即時通訊工具,建立村級黨員學習交流群,定期精選推送黨的創新理論解讀、政策法規解析等優質學習資源,打造“指尖上的學習平臺”,方便黨員利用碎片化時間自主學習、互動交流。夯實線下“主陣地”。嚴格落實“三會一課”、主題黨日等制度,依托智慧草莓園、小崗蔬菜基地等現場教學點,邀請致富能手、農技專家等講黨課15次,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和感染力。推動學習成果轉化。開展“志愿項目領辦”行動,鼓勵黨員結合自身特長和所學知識,主動認領政策宣傳、環境整治、矛盾調解等志愿服務項目,將服務群眾的過程作為檢驗學習成效的實踐課堂,實現學思用貫通。
激活“作用鏈”,彰顯黨員教育實踐成效。注重將黨員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、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。健全服務保障機制。深化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長效機制,依托四議兩公開、“板凳議事會”等制度,建立從項目征集、論證到落實監督的全鏈條工作體系,嚴格規范黨員教育活動專項經費的使用管理,為黨員作用發揮提供堅實支撐。搭建作用發揮平臺。組織黨員深入田間地頭、農戶家中,常態化開展走訪調研,精準掌握民生需求,建立“民生實事清單”,為精準服務提供依據。建立“鄰里守望”志愿服務隊,發揮黨員帶頭作用,守護高齡和獨居老人安全。聚焦民生實事賦能。圍繞人居環境整治、基礎設施維護等重點領域,開展“主題黨日+志愿服務”活動,組織“紅色集市”“義剪義診”等志愿服務活動120余場,推動一批民生項目落地見效,切實增強村民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