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以來,合肥市長豐縣深入貫徹落實《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(2024—2028年)》相關部署要求,牢牢把握黨員教育培訓政治性、精準性、實效性要求,在優化供給、創新形式、建強陣地、學用轉化等方面精準施策、持續發力,推動黨員教育培訓從“有形覆蓋”向“有效覆蓋”躍升。
加強內容建設,注重價值引領,確保黨員教育“精品化”。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為首要政治任務,邀請黨校教師、專家學者分層分類開設“農村黨員振興學堂”“城市社區治理課堂”“機關干部實務講堂”等6類專題培訓課程,幫助黨員深刻把握理論核心要義,筑牢思想根基。秉持按需施教、精準滴灌的原則,制發黨員教育培訓需求意見收集表,通過入戶走訪、調查問卷、召開座談會等方式,建立分層分類需求清單,科學制定黨員教育“課程表”。聚焦群眾關切,結合本地實踐,圍繞鄉村振興、基層治理、產業發展等民生熱點領域, 將“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跨國種田”“共富集市推動城鄉融合”“民情茶室化解鄰里糾紛”等典型案例納入教學內容,打造《小草莓結出“致富果”》《種出國門》《“茶”收民意》等精品黨課20余部,將政策解讀轉化為工作方法論,讓黨員在“小課堂”中明晰“大方向”。
創新形式載體,注重因材施教,確保黨員教育“多元化”。針對農村黨員白天務農難集中的問題,創新開設“鄉村大講堂”19期,將課堂設在田間地頭、養殖基地、農家院落,邀請“兩優一先”代表、中國好人、勞動模范等身邊的榜樣,用通俗易懂的家鄉話講授政策理論和農技知識,為村民群眾提供政策咨詢1000余條,技術指導400余次。充分利用春節、國慶等傳統節日流動黨員返鄉契機,舉辦“紅豐回歸”假期課堂活動18場,組織流動黨員集中學習觀看“安徽黨員大課堂”欄目內容,開展草莓種植、駕駛電焊、AI創作等實用技能培訓21次,運用視頻直播、發送學習資料包等方式擴大流動黨員教育培訓覆蓋面,確保流動黨員“教育不脫節、培訓不斷線”。用好用活長豐先鋒系列平臺等信息化載體,開設“莓老師小課堂”“紀法小課”等欄目,每月定制化推送“e心向黨”黨員教育學習資源包,累計推送線上學習資源1000余篇,開通“莓”好先鋒黨課直播通道,實現線上互學互動,持續營造濃厚學習氛圍。
夯實陣地根基,注重資源整合,確保黨員教育“體系化”。充分發揮縣鄉兩級黨校作為黨員教育主陣地作用,開展“千名基層黨組織書記進黨校”活動,圍繞“一站一亮點”“一地一特色”的布局要求,整合暖心驛站、黨建微陣地、紅色庭院等陣地資源,通過資源盤活、創意創造、美化改造,打造“生活休閑+理論學習+匯集民智”的黨員教育陣地體系,讓黨員群眾愿意進來、留得下來。對全縣現有紅色資源、科創產業園等進行全面梳理,將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、長豐比亞迪工廠、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-馬郢村等黨員教育資源串點成線,打造7條教育培訓路線,制定“陣地地圖”和“課程菜單”,確保日常開展“三會一課”及主題黨日等活動有陣地、有資源、有保障。堅持將黨建電視欄目作為黨員教育資源建設的重要抓手,聯合縣融媒體中心開設《黨建進行時》《為黨旗增輝》等專欄,定期推送微黨課、微視頻等優質資源,及時發布黨建資訊36期,打造黨員教育“線上”陣地。
聚焦實干擔當,注重知行合一,確保黨員教育“長效化”。堅持將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作為檢驗黨員教育成效的試金石和落腳點,創新開展“‘長’回家”親情關懷行動,組織基層黨組織書記、黨員志愿者等力量下沉一線,精準摸排服務對象需求,運用微信、騰訊視頻等方式幫助空巢老人、留守兒童實現“云團圓”,為獨居老人提供代買代辦、維修水電、健康檢測等上門服務600余次,實現親情回歸與基層善治的良性互動。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橋梁紐帶作用,引導流動黨員主動擔起“建設他鄉、服務老鄉、回報家鄉”的責任,深入實施“歸雁工程”,鼓勵支持有能力的黨員返鄉創業就業,累計吸引400余名流動黨員和能人志士回鄉創業、回村任職,在經濟發展、富民惠民等方面發揮帶頭作用。借助信息化手段,在種植養殖基地搭建“紅色直播間”,發動村黨組織書記、到村任職選調生、選派干部等化身“新農人”,圍繞草莓、芡實、金絲皇菊等特色農產品開展助農直播活動,累計助力農戶創收增收約10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