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廬江縣探索實施選調生“豐羽”計劃,通過分班劃組、小組攻堅、跟蹤管理等方式,充分激發到村任職選調生扎根基層、為民服務、干事創業的熱情,推動選調生在基層成長成才。
分組建班﹢因材施教,推動精準培養。按照任職村“資源稟賦相近、發展路徑類似”原則,將31名在村選調生分為5個豐羽小班,并將其納入選調生培養教育重要內容。圍繞村情需求,堅持人崗相適,實行“班委+小組”精細化管理,遴選鄉村故事采編員、基層減負觀察員等班委8人,圍繞產業發展、農村改革、基層治理、為民服務等重點任務劃分攻堅小組。按照“縣級點題+輪值承辦”模式,輪流推薦任職村作為觀摩點,每季度由“1名班委選調生+1名攻堅小組組長”共同牽頭,承辦“圍廬說 選調聲”班組例會,通過實地調研、互訪交流、座談研討、擂臺比武等形式,推動選調生拓眼界、謀思路、提本領。先后開展季度班組例會3次,線上交流10余次,采編選調生“初心故事”16期。
導師幫帶﹢小組攻堅,促進互學互鑒。實施“青藍接力”計劃,將年度評選的3-5名優秀選調生納入導師資源庫。完善立體幫帶機制,擇優選配鎮街領導班子成員、選派村第一書記(鄉村振興指導員)、村黨組織書記、往屆優秀選調生共同結對幫帶1名在村選調生,形成“政治導師+業務導師+成長導師”的指導模式。實施“三談三促”工作法,組織導師對選調生開展“初心談話”促角色轉變,墩苗期間開展“擔當談話”促能力提升,任職期滿開展“感悟談話”促經驗傳承,構建“集中教學+個案指導+日常帶教”的全周期培養模式。推行“小組攻堅”清單,圍繞產業發展、基層治理等6方面領域制定個性化攻堅工作提示,建立“需求、資源、項目”三張匹配表,由導師帶領選調生“揭榜領題”、集體攻堅,累計落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、人居環境治理、鄉風文明建設等攻堅事項127項。
靶向賦能﹢實踐歷練,加強跟蹤管理。聚焦宣傳落實政策、聯系服務群眾、參與村務管理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6項工作職責,以“豐羽”計劃為抓手,推行多崗位歷練,有計劃地安排選調生參與拆遷安置、項目建設、信訪維穩等急難險重任務,不斷提升綜合素質、履職能力、服務本領。同時,動態歸集選調生在村日常表現、國情調研、學習培訓、工作實績,獎勵處罰等情況,健全選調生成長檔案,全面客觀真實記錄成長歷程,并作為跟蹤培養、年度考核、提拔使用的有益參考。2024年以來,選調生配合村“兩委”干部,聯合選派干部、鄉村振興指導員等群體,謀劃領辦或參與實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29個,年度考核優秀等次的選調生7人,新提拔或重用在村期間實績突出的選調生6人,形成國情調研報告21篇,其中1篇獲2024年度安徽省選調生優秀國情調研報告二等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