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為進一步推廣“窗簾之約”經驗做法,廬陽區海棠街道藕塘社區結合轄區實際,聚焦老年群體實際需求,通過精準梳理建臺賬、多方聯動聚合力、長效機制強保障,織密特殊群體關愛守護網。
精準梳理建臺賬,搭建“窗簾之約”連心橋。由小區黨支部牽頭,對轄區13個居民小區開展全面走訪,梳理高齡、獨居、孤寡老人及事實無人監護兒童等特殊群體,分類建立基礎臺賬,累計登記在冊122人,其中7人被納入“窗簾之約”服務對象。建立“一戶一檔一策”模式,組織網格工作人員、志愿者對空巢老人、獨居殘疾人等群體開展“敲門行動”,詳細記錄對象健康狀況、需求清單及服務情況,實現精準幫扶。實行“月更新”機制,通過入戶走訪、電話問需等方式每月更新服務名單,新增需求及時納入,目前已完成43戶特殊家庭精準結對,實現每日動態跟蹤。推行“一人一檔+網格化管理”融合機制,通過“樓棟認領—網格包保—社區統籌”三級責任體系,為每戶特殊家庭明確包保責任人,常態化開展心理疏導等個性化服務,確保關愛幫扶全覆蓋、無遺漏。
多方聯動聚合力,吹響“窗簾之約”集結號。統籌整合轄區服務資源,聯合紅色小管家、物業人員、新就業群體等力量,組建“360志愿服務隊”“藕和善志愿服務隊”等3支隊伍,聚焦老年人核心需求,依托“棠風送暖”小程序,推出“菜單式”服務,讓老年人按需“點單”、志愿者精準“上菜”,切實提升為老服務質效。建立“1+1+1+N”服務模式,即為每位服務對象配備1名專業社工、1名網格員、1名紅色小管家及多名志愿者,開展“多對一”精準服務。將“窗簾之約”與“積分超市”相結合,志愿者通過上門看望、義診義剪等服務積累積分兌換社區資源,激發群眾參與熱情。創新構建“鄰里幫”服務平臺,通過“以老助老”模式組織身體硬朗的低齡老人成立“幫幫團”,與鄰近單元高齡老人結成“助老搭子”,在生活照料、精神慰藉等方面開展互助,構建“小老人幫老老人”親鄰互助網絡。
長效機制強保障,筑牢“暖心之約”守護網。建立“每日巡查+重點走訪”制度,組織社工、網格員、紅色小管家對高齡、空巢老人進行常態化走訪,同時將印有小區黨組織書記、紅色小管家、物業等聯系電話的“號碼百事通”張貼至服務對象家中醒目位置,實行“7×24小時”不間斷服務。鼓勵鄰里互助,發動上下樓層、“門對門”鄰居就近結對,重點開展日常探視、應急幫扶等服務,目前已促成12名熱心鄰居與7名幫扶對象結對,形成“樓棟3分鐘響應圈”。聚焦高樓層空巢、獨居老人居家安全需求,聯動物業建立水表動態監測臺賬,每日記錄讀數,一旦24小時用水量少于0.5噸且無外出報備,立即聯系網格員上門查看。根據現有養老服務設施、餐飲企業等資源,多種模式開展老年助餐行動,建成老年助餐點2個,累計服務老人1000余人次,滿足老年人就餐需求,不斷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滿意度。(張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