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廬陽區杏花村街道始終緊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主線,通過組織聯建、資源聯用、管服聯動,探索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新實踐,奮力譜寫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篇章。
組織聯建,變“單打獨斗”為“整體作戰”,提升組織戰斗力。調整優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,凝聚“三級書記抓治理、上下聯動促落實”強大合力,形成街道主導、部門主抓、社區主戰的良好工作局面。扎實推進社區“大黨委”建設,完善街道、社區、小區黨支部三級聯席會議制度,強化物業黨建聯建,推動社居委、業委會、物業服務企業協同配合,定期研究商議轄區內涉及群眾共同利益的民生實事,實現區域內“大事共議、實事共辦、要事共決、難事共解”。推進基層黨組織向物業、商圈、新興領域等延伸,采取單獨建、聯合建、派駐建等方式,持續擴大基層黨組織有效覆蓋面。今年以來,通過議事會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百余起,與共建單位共同開展惠民活動21次。
資源聯用,變“零散出擊”為“雙向奔赴”,提升黨群凝聚力。堅持以黨建聯建推動資源整合、力量聚合,激發各類群體參與城市基層治理積極性,形成黨建“同心圓”、治理“一盤棋”。把網格化管理作為提升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,“多格合一”全街社區劃分為95個網格單元,按照“一格一碼”進行管理,組建21個黨支部,配備44名紅色小管家,實行“網格長—網格員—網格信息員”的運行模式。按照“四包”模式劃片包干,做好民意收集、安全隱患排查、政策法律宣傳、矛盾糾紛排查等工作,讓網格員成為傾聽民意的“耳朵”、日常巡查的“眼睛”、政策宣傳的“喇叭”,建立信息收集、問題發現、任務分辦、協同處置、結果反饋工作機制,推動黨的“神經末梢”和社會治理的“基礎單元”深度融合。今年以來,收集到各類信息32條,已解決28條。
管服聯動,變“外部輸血”為“自我造血”,提升治理內動力。學習運用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充分利用“一站式”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,發揮黨建品牌優勢,借力黨建聯席會議,匯集轄區資源力量,共同協商解決群眾性事務,提供暖心社會服務,把老黨員、老干部、老教師等吸收進來,積極參與鄰里糾紛、矛盾調處化解,做到“小事不出社區、大事不出街道、矛盾不上交”。利用小廣場、樓棟廳、微信群等線上線下載體,搭建“說事日”“議事會”等協商議事平臺,健全完善居民點單、社區派單、部門接單、群眾評單工作機制,聯合物業服務企業,不斷強化物業服務便民利民功能,促進物業服務、物業管理向高品質和多元化轉型。今年以來,開展糾紛化解、隱患排查、環境整治等活動80余次,利用黨群服務陣地開展理論宣講、健康義診、科普等活動60余場次。(凌啟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