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廬陽區海棠街道清華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,錨定“精管善治、共建共享”目標,深耕網格治理,通過織密組織網格、激活聯動效能、優化服務供給,讓“黨建紅”引領治理優、服務暖,聚力繪就基層治理現代化新圖景。
織密“精網細格”,變“粗管散治”為“精管善治”。在轄區科學劃分12個治理網格,按照“支部建在小區上”原則,設立7個小區黨支部,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牽頭領辦居民服務,以黨建引領激活網格治理效能。選派11名“紅色小管家”充實一線,常態化開展重點人群走訪以及民情民意收集工作,對收集的意見建議逐條登記、分類梳理形成問題清單,對接相關部門靶向施策、逐項破解。聚焦小區綠化提升、加裝電梯、停車泊位規劃等民生關鍵事,搭建“暖心黨群議事會”協商平臺,暢通民意收集渠道,組織群眾共商共議,高效推進矛盾糾紛化解,實現“大事不出社區,小事不出網格”。截至目前,成功協調解決健身器材增設、停車泊位優化等民生問題50余項。
凝聚“多方在格”,變“單兵作戰”為“聯合共贏”。創新推行“雙向需求對接、雙向資源共享、雙向服務賦能”聯動模式,整合周邊非公企業、社會組織等資源力量,組建“紅色聯盟”黨建品牌,打造“愛的旅行箱”“健康義診進社區”等12個特色黨建服務項目,推動治理力量從“單兵作戰”向“抱團服務”轉變,形成多方協同、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合力。聯合城管、交通、物業等部門持續開展城市精細化治理活動,切實破解街頭巷尾草叢垃圾堆積、小區停車無序、共享單車亂停放等治理痛點,切實增強居民幸福感與歸屬感。今年以來,累計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行動11次,清理衛生死角40余處。
做實“服務到格”,變“心愿清單”為“實效清單”。以民生需求為導向,構建全方位、多層次、精細化便民服務體系,以暖心服務回應群眾期盼。依托“棠風送暖”小程序,開設“蜂聲”心愿反饋功能版塊,鼓勵外賣小哥線上“提訴求、許心愿”,社區在后臺領取心愿后將逐項兌現,做到呼聲有回響、期盼有著落。構建以1支綜合志愿服務隊為核心支撐,串聯“同心緣”服務隊、“老伙伴”關愛服務隊等多支特色志愿服務隊伍“1+N”志愿服務矩陣,錨定居民急難愁盼推進民生服務落地見效。聚焦高齡群體關愛,組織志愿者為轄區行動不便老人提供上門居家清掃服務;針對“接娃難”痛點,開設“四點半”課堂破解照護難題,實現志愿服務與民生需求精準契合。今年以來,累計提供上門居家清掃服務11次。(余安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