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新站高新區瑤海社區香江社居針對轄區新居民多、對社居認同感不強和小區交付時間長、設施老舊、配套不足、物業投訴多兩個難題,結合離退休干部多、居民能人多等特點,通過織密“組織網”、搭建“議事網”、做實“服務網”,創新實施香鄰行“棟”提升樓棟自治項目,將黨建引領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,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、獲得感與歸屬感。
織密“組織網”,筑牢自治根基。以黨建為引領,構建“社居黨委-小區黨支部-網格(樓棟)黨小組-黨員中心戶”四級“紅色網格”體系,4個小區黨支部、10個黨小組、115家黨員中心戶實現組織全覆蓋。搭建“樓棟英才工作室”,深挖小區老黨員、律師、“兩代表一委員”等各類特長居民,形成600余人的樓棟“英才庫”,已開展提供免費法律咨詢300余次;開設太極拳、圍棋、書法等公益課程86場,參與居民超1500人次。面向新居民開展“組織找黨員、黨員找組織”專項行動,通過在小區出入口、宣傳欄張貼公告,以及依托新居民登記系統排查等方式,精準識別新居民中的黨員身份,并登記造冊積極納入流入黨員管理。根據其職業特長和興趣愛好,設立“政策宣傳崗”“矛盾調解崗”“便民服務崗”等特色崗位,引導其亮明身份、認領崗位、參與治理。深化“黨員聯系戶”制度,實行“1名黨員中心戶+2名普通黨員+10戶居民”的“1+2+10”聯系模式,黨員中心戶定期上門走訪或電話聯系一次,及時掌握居民思想動態和實際需求,建立“訴求收集—分類交辦—跟蹤反饋”閉環機制。
搭建“議事網”,暢通訴求渠道。針對小區交付時間長、設施老舊、配套不足導致物業投訴居高不下的問題,創新搭建“香鄰議事廳”平臺,采取“線上+線下”相結合的方式,線上通過樓棟微信群收集居民訴求,線下每月在小區廣場或樓棟單元召開議事會議,聚焦居民反映強烈的設施維修、環境整治、停車管理等熱點難點問題進行集中協商,在4小區設置了“民情E站”,開展兩委駐點辦公,提供政策咨詢、訴求登記等“一站式”服務,今年以來已接待居民2300余人次,即時響應解決垃圾清運、設施報修等簡單訴求860余件,響應效率較以往提升60%。積極構建“社居黨委牽頭、小區黨支部主導、樓棟長組織、居民代表參與、物業配合”的多元議事格局,讓居民從“旁觀者”變為“參與者”“決策者”,有效解決老舊小區電梯加裝、老舊管網維修等問題,事項辦結率達98%,居民滿意度達96.5%。與瑤海區法院深度共建,創新打造全市首家社區基層矛盾糾紛前端化解中心,組建由法官、法律顧問、退休老干部組成的調解隊伍,情理法并行化解鄰里口角、物業收費爭議、裝修擾民等糾紛近60起。
做實“服務網”,精準對接需求。創新引入“社區合伙人”模式,打造“香鄰鋪子”便民服務平臺,由小區能人提供縫紉、修鞋、衣物熨燙、攝影等低成本便民服務,既滿足居民日常需求,又激活社區自我服務、自我治理的“造血”能力。聯動安醫四附院等共建單位推出“周三香江暖”品牌,開展名醫義診、健康講座90余場次,服務居民5600余人次,建立健康檔案3200余份。面向轄區“窗簾之約”對象,以樓棟為單位建立“心連心”服務隊,提供常態化關愛服務,累計開展探訪慰問460余次,代購生活用品、陪同就醫等代辦服務180余件。在巴黎春天三期小區,改造升級閑置架空層為小區黨群服務站,讓居民活動有場地;聯合物業公司開展“五好”星級樓道評選,今年已有7棟樓道獲評五星級樓道,居民可享受物業費85折優惠,累計為居民節省物業費超3萬元;星級樓道的公共設施完好率達98%,鄰里糾紛同比下降75%,以樓棟為單位,開展鄰里節、志愿積分兌換、“以書換蔬”等活動30余場,小區投訴率下降27%,物業費收繳率上升35%。(金濤、李秋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