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瑤海區長淮街道火車站社區黨委聚焦轄區老齡化程度高、服務需求多元的實際,堅持黨建引領,整合慈善資源,構建起“黨建引領、慈善助力、多元協同”的為老服務新格局,推動養老服務從“基本保障”向“品質享老”跨越,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更有溫度、更有質感。
黨建筑堡壘,織密慈善服務“保障網”。社區黨委以組織建設為根基,搭建“三維立體”服務架構,為慈善助老服務提供堅強保障。縱向構建“社區黨委+網格黨支部+黨員樓棟長”三級聯動體系,將轄區劃分為5個網格,25名黨員樓棟長化身“民情探頭”,逐戶走訪收集老人適老化改造、健康照料等需求,形成精準需求清單;橫向組建由34名退休黨員、退役軍人組成的“銀齡先鋒隊”,承擔慈善項目落地協調、服務質量監督等職責,打通服務“最后一米”。同時,依托小區黨群服務站打造“一站式”養老綜合體,構建“15分鐘應急響應圈”,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24小時聯動機制,讓慈善幫扶與應急保障無縫銜接,為銀齡群體筑牢“安全屏障”。
黨建聚資源,激活慈善服務“新動能”。社區黨委打破資源壁壘,以“黨建搭臺、慈善唱戲”的模式,匯聚多元力量充實為老服務供給。一方面,聯合慈善基金會設立“銀齡關愛基金”,推出“物資+服務”雙軌幫扶,累計發放內含大字藥盒、發熱圍脖等物件的“溫暖包”580份,精準解決老人生活小難題;引入專業機構運營社區食堂,秉持“低鹽、低糖、低脂”健康理念,為老人提供平價營養餐,破解“吃飯難”問題。另一方面,整合慈善志愿力量,組建理發師志愿隊每月上門為獨居老人理發,聯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免費體檢、慢病管理等活動48場,為650位老人建立專屬健康檔案,讓慈善資源真正轉化為惠及銀齡群體的貼心服務。
黨建促長效,繪就慈善服務“幸福卷”。社區黨委以機制創新為抓手,推動慈善為老服務從“短期幫扶”向“長效共治”轉變。創新“銀齡治理+時間銀行”模式,既讓老人成為服務受益者,也變身治理參與者。搭建“老工匠議事廳”,組織老黨員、居民代表共商小區圍墻改造等事項15件,激活銀齡群體治理活力;推行“時間銀行”積分制,低齡老人參與志愿服務可兌換激勵獎品,已帶動200余名老人加入志愿隊伍。同時,深化“黨員結對幫扶”機制,支部黨員與獨居老人“一對一”結對,精準對接慈善幫扶需求,形成“黨員帶頭、群眾參與、慈善助力”的良性循環,讓銀齡群體在老有所養、老有所樂中,切實感受到基層治理的溫度與幸福。(汪立新、瞿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