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天樂中心黨群服務中心通過打造黨群服務“共享倉”,深化友好型社區營造中心理念,積極構建“黨組織搭臺、主理人唱戲、群眾共參與”的社區服務新格局,推動黨群服務從“中心”走進群眾“心中”,持續提升基層治理質效。
堅持黨建賦能,實現引領全方位。堅持“圍繞服務抓黨建、抓好黨建促服務”,通過機制創新與資源整合,構建“需求精準對接-資源高效配置-服務精準供給”的閉環體系。完善共享服務機制,梳理12類高頻服務需求,構建6類黨群服務需求模型,以“陣地換服務”“資源換活力”等形式,吸納20名空間主理人、8家專業服務機構入駐,推動32項優質資源“入倉”,開放智慧健身房、木工坊、科普館、青年夜校等特色空間,形成“1+N”服務矩陣(1個綜合服務中心+N個主題功能區)。以主理人專業賦能激活群眾創意,成功孵化“經緯閱讀思辨社”“探秘萬象科普社”“黑白弈趣圍棋社”等特色社團12個,并搭建“共享工坊”“創益空間”“夕陽藝美”等互動場景,推動場地利用率顯著提升,吸引更多主體主動參與陣地建設,真正實現“黨旗紅”引領“共建熱”。
堅持多元共建,實現資源全統籌。以“五樂融合、全齡共建”為核心,創新推出“樂享空間3.0”服務模式,統籌“樂趣童心”“樂享夕陽”“樂志青年”“樂心益行”“樂育人生”五大品牌資源,構建“政府引導、多方協同、資源共享”的共建生態。打造4000冊藏書的友好閱讀空間,推出“小香姐姐講故事”“媽媽故事匯”等IP課程,搭建少兒成長的“第二課堂”。通過“空間統籌”引進社會力量,推出自習室與青年夜校“白+黑”充電模式,打造全時態學習場景,年均服務5000余人次。聯動退休黨員、社區達人開設“老書記工作室”“紅色故事會”“家風課堂”,通過“情緒樹洞”“大樹議事會”收集并解決社區發展建議300余條,實現“銀齡智慧”反哺治理。以“陣地換服務”激發共建活力,科普實驗室、非遺木工坊等場地由主理人專業運營,實現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交融共生;社區食堂創新推出“健康膳食餐”“親子餐廳”等特色服務,全年365天不打烊,日均服務超500人次,切實推動基層治理從“單向服務”向“雙向奔赴”升級。
堅持服務導向,實現效能全提升。堅持“服務導向、精準施策”,建立“資源清單、需求清單、服務清單”三張清單,通過問卷調查、座談走訪等方式廣泛收集居民意見,實施“硬設施+軟服務”雙提升工程。打造“小樂有話對你說”暖心服務地圖,為新業態從業者和居民提供休憩、飲水、充電等12項便民服務。升級“山下智慧健身房”,搭建手機預約系統,配備智能門禁、專業運動器材及專屬教練團隊,日均服務200余人次。優化兒童友好活動專區,乒乓球室鋪設防滑地墊,閱讀區實現空調強弱分區,改造兒童友好洗手臺,獲家長“最貼心設計”好評。延伸15分鐘黨群服務半徑,升級便民服務驛站,新增咖啡吧臺、理發縫補便民區和超市,讓居民下樓即享便利,構建“黨員+志愿者+社工”融合服務模式,切實將黨群中心打造成黨員群眾的“溫馨港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