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為深入推進黨的創新理論走進基層、走進群眾,三河鎮堅持把理論宣講與黨員教育、文明實踐等工作深度結合,不斷創新宣講形式、豐富宣講內涵,推動黨的創新理論“飛”入尋常百姓家。
用好“身邊人”,說清“好政策”。該鎮健全責任落實機制,將理論宣講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,制定年度宣講計劃、季度推進清單,明確各級黨組織書記“第一責任人”職責。鍛造宣講主力軍,整合黨校教師、領導干部、先進典型、青年講師等力量,組織班子成員、村“兩委”等“頭雁”干部,邀請老黨員、致富帶頭人到村到組,利用上黨課、面對面交流等形式進行宣講。發揮“鵲渚亭云”志愿宣講團作用,選派青年代表參與各級宣講比賽,提升宣講隊伍的政策把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。整合優質資源,在黨群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(所)等陣地,開展“車間微黨課”“田間板凳會”“工地宣講臺”等活動,讓宣講員與群眾“面對面”交流、“心貼心”溝通。截至目前,該鎮在肥西縣第八屆“舉旗幟、送理論”宣講比賽中,選送的參賽節目《老物件“開口說”變化 習近平文化思想照靚肥西文化遺產》榮獲一等獎。
選擇“小切口”,講好“大道理”。緊跟黨的創新理論,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后,該鎮立即組織宣講隊員集中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和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》第五卷,把握理論政策時效性,及時為宣講補充新內容。聯系實際宣講。該鎮精準對接不同群體需求,結合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實踐,解讀“產業振興”的三河路徑——木蘭社區的“木蘭香”大米、濱光村的研學經濟等案例,讓黨員干部們明晰“因地制宜促發展”的工作方法;在村(社區)宣講點,志愿者用“拉家常”方式回應民生關切,白酒廠小區“樓道美化”、智能手機培訓等實踐案例,提高了群眾參與積極性。同時關注秸稈禁燒、種糧保障、異地醫保等小切口問題,從身邊小變化闡釋社會大發展,將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轉化為可感可知的生活場景。打造“沉浸式”宣講體驗。結合文化惠民演出、節慶民俗活動,編排主題小品、快板、情景劇,以“文藝+理論”形式增強宣講趣味性。截至目前,該鎮累計開展宣講27場次,覆蓋黨員干部、群眾近600人。
打通“學用鏈”,辦好“實在事”。強化思想引領。依托“理論學習心得分享會”“思想感悟大家談”等載體,組織黨員干部、群眾代表圍繞“如何用創新理論破解工作難題”“怎樣把政策紅利轉化為民生福祉”等主題開展研討,讓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,轉化為具體的工作思路。促進鄉村振興,通過“農戶點單、部門派單、專家接單”模式,將村民急需的技術,如病蟲害防治、品種改良、電商銷售等,與黨的“科技興農”“產業振興”政策結合,專家定期回訪指導,確保技術學得會、用得上。促進基層治理,圍繞民生服務等重點工作,組織“理論宣講+政策咨詢”“理論宣講+志愿服務”活動,針對機關干部側重政策解讀,面向村民聚焦民生服務,累計收集停車位規劃、親子活動需求等意見建議40余條。(但德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