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包河區望湖街道以“雙報到”為切入點,激活近千名在職黨員“八小時之外”服務活力,推動其從“單位人”轉變為“社區治理參與者”,用個體行動匯聚治理合力,構建起黨建引領、黨員帶頭、群眾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。
堅持組織聯建,讓在職黨員“歸隊”又“歸心”。社區通過線上登記、線下走訪,了解在職黨員職業背景、專業特長與服務意愿,為每名黨員建立“服務檔案”,增強其“組織歸屬感”。今年以來,各社區組織政策學習、經驗交流等聯合組織生活30余場,1300人次在職黨員主動參與。依托“家門口的黨員”陣地資源,發動近50名來自省市區直單位、教育醫療系統的在職黨員,走進小區黨群服務陣地開展“微宣講”32場,覆蓋居民超2000人次。省委黨校進修二部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黨風家風教育;省紀委監委在職黨員結合工作經歷,以“以案為鑒 警鐘長鳴”開展紀律宣講;省醫保局基金監管處在職黨員在社區廣場設“政策小課堂”,解答醫保報銷、養老服務等疑問,用通俗語言讓政策 “落地生根”,獲群眾認可。?
堅持崗位認領,讓在職黨員“亮身份”更“顯擔當”。各社區圍繞政策宣傳、矛盾調解等6類需求設公益崗位清單,在職黨員“按需認領”,通過“八小時之外黨員先鋒站”公示信息、亮明身份。近年來,4場市直單位在職黨員見面會中,70余名在職黨員主動認領崗位,參與“愛在樓棟 友鄰相伴”“黨員公益一小時”等社區服務項目6個,形成特色服務品牌;43場實踐活動里,900人次黨員沖鋒在前——合肥公交集團在職黨員;合肥師范學院黨員開設暑期行知學堂,每年暑期課程服務3800余人次兒童;合肥軌道在職黨員策劃社區攝影展,展出60余幅作品;望湖社區組織20余名在職黨員認領“環境監督員”,工作日早晚巡查園區環境,周末參與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經驗做法獲安徽日報、合肥日報報道。
堅持精準服務,讓在職黨員“走心”更“暖心”。各社區建立“群眾點單、黨員接單”機制,通過網格員走訪、微信群征集“微心愿”,近年來在職黨員已完成112個。望湖嘉苑在職黨員牽頭為小區添置便民座椅,解決老年人休憩難題;福桂苑、濱湖春天在職黨員協助落地智慧健身驛站等場地7處,配備80余臺器材;16名在職黨員與特殊群體結對幫扶;3名行動不便居民家庭無障礙改造,在職黨員全程跟進。同時,社區聯合共建單位打造“小而精、小而美、小而實” 的服務活動品牌,區委統戰部在職黨員鏈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、市三院發揮專業優勢,每月到社區坐診,心血管、骨科等領域醫生輪流參與,提供健康咨詢與免費體檢,累計服務超500人次,相關服務獲安徽民革、合肥統戰公眾號推廣。(李駿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