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廬陽區堅持把黨員教育作為黨的建設基礎性經常性工作來抓,聚焦新時代黨員教育新任務新要求,堅持靶向發力、紅色賦能、學用轉化,提升黨員教育針對性、實效性,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走實。
靶向發力,細化黨員教育內容。堅持“學需匹配、精準滴灌”原則,分領域、分群體開展黨員教育。針對年紀較大、行動不便的老黨員,分片區組建送學小組,開展“送學上門”“黨課到身邊”等活動,將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》《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》等送至老黨員手中,讓黨的聲音傳遞到每一位老黨員心中。立足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員分布散、流動快、學習時間少等實際,把教室、課堂搬到企業一線、工廠車間、服務站點等場所,采取“10分鐘微課堂”“班前一刻鐘”等方式,圍繞產業經濟、民生保障、交通安全、技能培訓等主題靈活授課,提升黨員教育吸引力。聚焦基層治理、鄉村振興、志愿服務等重點工作,面向基層黨員,定期開展“‘開講啦’書記沙龍”“黨建引領物業提升‘亮曬比武’”等系列活動,讓各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、小區黨組織書記互學互鑒、共享經驗、查缺補漏,不斷提升社區工作者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。截至目前,累計舉辦“開講啦”書記沙龍活動29場,參與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、紅色小管家、社區小管家等320人次。
紅色賦能,夯實黨員教育陣地。堅持用好用活紅色資源,講好黨的故事,筑牢黨員教育基礎保障根基。統籌轄區內外紅色文化研究機構資源,建立紅色資源挖掘整理、保護傳承、開發利用定期會商制度,充分利用紅色資源,深化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效果。截至目前,先后打造“紅色廬陽”“合肥解放”“合肥新中國建筑”“老城更新”紅色走讀路線4條,串聯安徽省博物院老館、撮造山巷、衛衙大關、合肥學宮等教學點,常態化開展“心心向黨 騎行老城”“走讀老城學黨史”等活動,讓黨員在行走中感悟紅色歷史,傳承紅色基因。為滿足廣大黨員多元化、沉浸式學習需求,建立以區級黨史教育館為牽引,新四軍紀事微館、十棵椿、退役軍人服務站、拱辰橋死難者紀念碑等紅色教育基地為支撐,大楊村村史館等鄉村紅色教育基地為載體的黨性教育多元矩陣,定期開展主題黨日、革命傳統教育、愛國教育、警示教育等活動,增強黨員黨性修養。截至目前,累計組織黨員干部、非公企業黨員、流動黨員等實地參觀區級黨史教育館超5萬人次,參觀新四軍紀事微館5700人次。
學用轉化,提升黨員教育成效。堅持以學促干、以干踐學,推動黨員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實效。持續深化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、“一線為民工作法”等,黨員干部定期走訪轄區重點企業、商務樓宇、居民小區等,收集意見建議,了解轄區企業和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,聽取意見建議、解決矛盾問題、引導居民自治。2024年以來,“一線為民”駐點組累計接待來訪群眾2513人次,收集意見建議1113條,解決企業融資難、政策缺位、老舊小區改造等問題556個。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引導黨員亮身份、踐承諾、作表率,深入開展“黨員請出列”行動,3000余名居民黨員主動投身小區治理,帶動2萬余名居民群眾加入“巾幗志愿服務隊”“愛心幫幫團”“紅星閃閃”等186支志愿服務團隊,常態化開展反詐宣傳、政策解讀、健康義診等各類志愿服務,不斷增強居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。今年以來,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愛心理發、法律咨詢等志愿服務320場次,協助社區解決地庫積水、路面破損、房屋漏水等民生實事164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