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合肥市瑤海區靶向破解黨員教育“陣地覆蓋窄、師資離基層遠、載體缺互動性”的痛點問題,以建設黨員家門口“微課堂”為關鍵抓手,通過系統化推進陣地建設、師資培育與載體創新,推動黨員教育真正扎根基層土壤、融入日常場景,實現質效雙升。
織密“微陣地”,讓課堂扎根黨員“家門口”。緊扣“便民實用、全域覆蓋”原則,構建“1+4+N”黨員教育陣地體系,把“微課堂”建到黨員身邊。“1”即夯實區委黨校主陣地,統籌整合全區黨員教育優質資源,發揮核心引領作用;“4”即打造明光路街道、龍崗街道籌備組、紅旗社區、恒通社區4個黨員教育示范點,以點帶面輻射帶動,形成“示范引領、整體提升”的良好格局;“N”即建強80個遠程教育站點、17個現場教學點,推動教育陣地向基層一線延伸、向重點領域覆蓋。依托13個鎮街黨群服務中心,精心打造“初心閱讀室”“紅色書吧”“百姓影院”等小微學習陣地250余處,構建“15分鐘黨員教育圈”,讓黨員在家門口就能便捷參與學習。深度挖掘并活化勝利路紅色街區、合肥鋼鐵廠舊址等紅色地標、工業歷史及區域文化資源,高標準建成“黨建文化展覽館”“黨史學習教育館”“廉政文化館”,通過老物件展示、老圖片回顧、場景還原等“代入式”展陳方式,讓家門口的陣地成為黨員學習的“好去處”。在社區、商圈等人流密集區域設立“紅色驛站”,配備黨史書籍、“云聽課”二維碼,與“安徽黨員大課堂”等線上平臺深度聯動,精準滿足黨員“碎片化”“在線式”學習需求,形成有形覆蓋與有效覆蓋相統一的學習生態。
打造“微師資”,讓課堂講好黨員“身邊事”。堅持“開門納賢、優中選優”,組建一支“接地氣、有溫度、懂業務”的兼職“微師資”隊伍,通過“自主學、人人講、大家聽”的互動模式,讓身邊人講身邊事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。從鎮(街道)、區直單位領導班子成員,行業專業技術骨干,以及具有深厚理論功底、豐富宣講經驗的中青年干部中擇優遴選,建立區、街兩級“先鋒師資庫”。成立“薪火創研社”,推行“導師+骨干+青年”傳幫帶備課模式,定期開展集體備課、聽課磨課、業務培訓,培育“能講善講、會講愿講”的榜樣講師;邀請“中國好人”、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先進典型加入講師隊伍,用“家常話”講“身邊事”,讓榜樣力量直抵人心。開設“書記工作室”,組織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圍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、服務群眾、化解矛盾等熱點難點問題領題授課,分享實踐經驗、傳授工作方法。目前,已形成“領導干部講形勢政策、行業翹楚講業務技能、榜樣黨員講先進故事、基層黨員講實踐心得”的百人講師隊伍,為高質量開展黨員教育提供堅實人才支撐。
巧搭“微載體”,讓課堂融入黨員“日常里”。打破傳統黨員教育“照本宣科、單向灌輸”的固化模式,以貼近黨員生活的鮮活載體,讓“微課堂”煥發生機活力。推出“四季遠教”學用活動,按照“春潤理論強根基、夏耘實踐提質效、秋收經驗促提升、冬藏成果謀新篇”四個篇章,結合不同時節黨員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,開展理論宣講、技能培訓、實踐鍛煉、成果交流等活動,將黨員教育融入日常生產生活。依托“周四來說事”黨群議事平臺,開展“黨課開講啦”活動,組織黨員與群眾圍坐一起,以“嘮家常”的輕松方式學理論、講政策、談發展、解難題,讓黨的聲音在互動交流中“入耳入腦入心”。針對不同群體特點和領域實際,開設“草根講堂”“工地黨課”“車間課堂”等特色課堂,靈活運用快板、三句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,將黨的創新理論、方針政策轉化為“大白話”,讓黨員“聽得懂、能領會、可落實”。推進“移動黨課”,分批組織300余名黨員前往恒通社區、板橋菜市場、鼎元府邸小區等本地“工作樣板現場”開展實踐學習,有效提升黨員教育的沉浸感、體驗感和實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