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廬江縣石頭鎮堅持問題導向,聚焦流動黨員“摸排管理難、學習教育難、作用發揮難”等難題,依托廬江縣流動黨員“先鋒出廬”工程,三措并舉推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從“有形覆蓋”到“有效賦能”。
“精準梳理+動態管理”,筑牢流動黨員管理基石。針對流動黨員分布范圍廣、個體差異大、流動性強等特點,依托網格化管理模式,健全流動黨員信息動態管理機制。組織黨建工作者、網格員、黨員志愿者通過入戶走訪、電話溝通、微信聯系等方式,了解轄區黨員工作生活動向,準確掌握流動黨員個人信息、流出(入)時間、流動去向(來源)、聯系方式、居住地址、單位職業等基本信息,登記建冊、定期更新、分類納管,實現“底數清、情況明”,納管情況實時可查、去向動態有跡可循,確保流動黨員“不失聯”。對異地長期居住或有穩定工作的流動黨員,督促轉接黨員組織關系20余人,截至目前,共梳理流動黨員信息158人,已全部通過全國黨員管理系統完成登記。建立結對聯系機制,由鎮、村兩級9名黨建工作人員擔任聯絡員,定期向流動黨員通報黨組織重要情況,督促其向流入地黨組織報到、參加組織生活、交納黨費。成立石頭鎮駐北京、駐常州、駐寧波三個流動黨員黨支部,納管流動黨員56人,堅持雙向共管,選優配強流動黨員黨組織負責人,發揮流動黨員黨組織生活“聯絡站”“服務中心”作用。
“線上+線下”融合教育,提升流動黨員學習實效。針對流動黨員職業分布廣、時間不固定、集中學習難等特點,通過“線上云端學”為主,“線下就近學”為輔,“特殊節點加強學”為補,探索“線上+線下”融合教育的學習機制。線上,組織各村(社區)建立流動黨員微信群,充分利用“學習強國”學習平臺、共產黨員網等載體,定期推送黨紀黨規、黨的政策、黨務知識等學習內容,搭建“指尖課堂”,督促流動黨員利用“碎片時間”常態化自學。2025年累計推送學習資料100余次,做到流動黨員全覆蓋。引導流動黨員在線分享學習心得,開展“云討論”,及時了解流動黨員思想動態走向。線下,加強與流入地黨組織聯絡協調,協商納管流動黨員34人。通過郵寄送出學習資料書籍42本,確保學習不掉隊、思想不脫節,利用春節、中秋等節假日“返鄉潮”,組織流動黨員集中“補課”20余場,觀看優秀微黨課,分享個人思想感悟,組織參觀丁汝昌紀念館、荷塘月下民宿等,了解家鄉發展情況,增強流動黨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。
“作用發揮+激勵引導”,彰顯流動黨員先鋒價值。引導流動黨員爭當異鄉聚能先鋒,家鄉建功先鋒,積極組織參與敬老愛幼、助學助殘、扶貧濟困等公益活動,成立駐外流動黨員志愿服務隊,參與流入地環境整治、安全宣傳等基層治理工作,開展流出地困境婦女兒童和困難黨員慰問。鼓勵流動黨員投身公益支持家鄉發展,號召20余名流動黨員為家鄉貧困婦女兒童捐款捐物,聯系3名流動黨員募資安裝路燈,解決鄉親鄰里的急難愁盼。立足流動黨員資源優勢與家鄉發展需求,引導流動黨員發揮其職業特長與外部資源為家鄉賦能,支持流動黨員帶領鄉親外出就業、返鄉創業、到村任職,協調經濟發展、民政等工作線,點對點提供政策咨詢、技術培訓等專業化服務,為流動黨員牽線搭橋,解決后顧之憂。搭建建言獻策平臺,組織開展返鄉流動黨員座談會20余場次,覆蓋流動黨員100余人,引導流動黨員融入基層治理,依托流動黨員見聞見識廣、信息渠道寬、專業技能強等優勢,圍繞鎮村建設、經濟發展等中心工作,邀請流動黨員建言獻策,鼓勵分享在外農業技術、農產品銷售模式、村集體發展思路等,收集有效建議10余條,進一步強化流動黨員的歸屬感和家鄉建設的參與感。(張沁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