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巢湖市烔煬鎮扎實開展村級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行動,以“精準儲備、靶向培育、實戰礪煉”為核心,突出建好儲備、培育、管理三大體系,為村級班子建設儲備“過硬梯隊”,助力鄉村振興提質增效。
全渠道甄選,建好儲備體系。堅持“黨管人才”原則,壓實鎮黨委主體責任,通過召開黨委會研究后備力量培育方案,明確鎮黨委書記負總責、組織委員具體抓、包聯村領導分片抓的責任體系,組建由包聯村領導、鎮黨建辦干部、村“兩委”成員構成的摸排專班,深入全鎮17個村(社區)開展“逐戶訪、重點挖”行動,重點關注在外經商的產業帶頭人、返鄉創業大學生、本土種植能手等群體。突出產業需求導向,立足鎮域農旅融合、特色種植等產業發展優勢,打破“按慣例選、憑印象定”的傳統思維,將后備力量選拔與產業布局緊密連接,圍繞葡萄種植、瓜蔞培育、民宿運營等鎮域特色產業,在鳳凰村挖掘民宿管理骨干2名,在花集村篩選瓜蔞種植能手2名,靶向挖掘“帶富能力強、群眾認可度高”的優質人才,讓后備力量自帶“產業基因”。建立“一人一檔”儲備庫,對摸排發現的人才,從政治素養、產業技能、群眾口碑等維度綜合評估,分類納入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庫,目前,全鎮共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43人,其中致富能手6人、返鄉創業人才8人、退役軍人5人,隊伍結構持續優化,更契合鄉村振興發展需要。
聚焦實戰賦能,建好培育體系。打造“定制化”培訓課堂,結合工作實際,分領域開設“產業賦能班”“治理實務班”:“產業賦能班”圍繞集體經濟發展,邀請鳳凰村書記講解農旅融合(如民宿運營、采摘園管理)、花集村書記分享特色種植(如葡萄品質提升),同步涵蓋土地流轉等內容;“治理實務班”聚焦基層治理痛點,設置網格管理、矛盾調解、應急處置等課程,邀請鎮綜治辦、司法所干部現場授課,2025年以來,已開展4期培訓,覆蓋后備力量及村“兩委”干部120人次,實現“缺什么、補什么”。實施“雙導師”幫帶機制,1名包聯村領導、1名優秀村書記共同幫帶一名后備力量,將幫帶任務與具體項目綁定,推動后備力量“跟著學、跟著干”,目前,全鎮16名優秀導師已結對幫帶37名后備力量,帶動后備力量參與制定產業規劃6份、解決治理難題12件,實戰能力顯著提升。深化實戰礪煉載體建設,選拔20名后備力量擔任村民小組長、網格長,在矛盾調解、秸稈禁燒、惠民政策宣傳等崗位“試崗”,2025年以來,后備力量累計參與一線工作158次,解決群眾實際問題39件,在實踐中磨煉干事本領。
強化動態管理,建好管理體系。建立“全周期”管理機制,以嚴管厚愛激發隊伍活力,確保后備力量“能干事、干成事”。實行“一人一檔”跟蹤紀實管理,為每名后備力量建立成長檔案,詳細記錄培訓學習、項目參與、群眾評價等情況,鎮黨建辦每季度聯合包聯村領導開展跟蹤考察,通過“看項目進度、聽群眾口碑、查工作臺賬”,精準掌握后備力量表現,作為選拔使用的重要依據。深化“暖心化”關愛幫扶,落實常態化談心談話制度,包聯村領導每月與后備力量溝通1次,及時了解思想動態、解決實際困難,對參與重點項目的后備力量,協調鎮直部門提供政策支持、技術指導,為其“減負賦能”。嚴格執行動態調整機制,明確退出情形,對政治上不合格、能力上不勝任、群眾認可度低的,及時予以調整,對表現突出、實績顯著的人員,優先推薦擔任村民小組長、網格員等職務,或安排參與村級重要事務,樹立“能者上、劣者退”的鮮明導向,持續優化隊伍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