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廬陽區三十崗鄉堅持以黨建為引領,通過強組織、優服務、激活力,構建“組織筑基、機制創新、民生兜底”三維治理體系,推動基層治理從“被動響應”向“主動賦能”轉變。
黨建領航強根基,織密治理“組織網”。構建“鄉黨委—村黨組織—網格黨支部—樓棟黨小組—黨員中心戶”五級治理體系,將全鄉劃分為53個綜合網格,配備104名網格員、85名樓棟長、7名“紅色小管家”,實現“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、全域覆蓋”。在生態農業、鄉村旅游等重點領域建立崔崗藝術村黨支部、大隱原鄉研學基地黨支部、古城路街區黨支部等9個功能性黨支部,推動黨組織嵌入治理最前沿。今年以來,功能性黨支部牽頭解決產業發展、游客服務等問題120件。依托“黨建+科創”模式,深化院地共建聯盟,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12家科研院所、高校簽訂黨建聯建協議,聯合開展“國際科學藝術節”“科學研學游”等活動100余場,建成全省首個深空探測科普藝術館,年接待研學群眾20萬人次,實現“科學家資源”與“鄉村治理”雙向賦能。
創新機制激活力,打造治理“動力源”。推行“積分+信用”雙驅模式,依托鄉域內全部農戶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級,制定《信用積分管理辦法》,將環境整治、志愿服務、移風易俗等行為量化為積分。今年以來,開展積分兌換230余次,參與農戶1600余戶。深度開展紅色物業協同共治,在清雅苑、清水苑等小區建立“小區黨組織+紅色業委會+物業黨支部”三方聯動機制。今年以來,解決充電樁增設、下水道堵塞等治理堵點40余件。實施“頭雁領航、雛雁蓄能”工程,定期組織村書記赴安徽小崗、浙江安吉等先進地區考察學習,培育出安徽省優秀村支書、合肥市勞動模范等一批先進典型。建立“鄉土人才庫”,吸納返鄉大學生、退伍軍人、致富能手等充實村干部隊伍,推行“導師制”培養,為全鄉共15名后備干部配備“鄉領導+村書記”雙導師,2025年開展崗位培訓30余場。
民生為本增溫度,筑牢治理“連心橋”。針對孤寡獨居老人推出“窗簾之約”服務,為37戶老人配備智能燃氣監測設備和“一鍵呼叫”系統。今年以來,化解用氣安全、居家隱患12起。同步建成1個鄉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、2個村級養老助餐點,開展“銀齡樂學”“合青義剪”等活動60場,惠及老人1000余人次。聚焦留守兒童“看護難”,開設“放牛班的春天”公益課堂、“五彩假日”暑托班,累計服務兒童200余人次。推行“網格化+微信群”雙線服務,線下網格員每月入戶走訪,線上樓棟群實時響應,今年累計解決就業、醫療等急難愁盼問題280件。建立“鄉綜治中心—村調解委員會—網格調解小組”三級調解體系,深化“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”,吸納老黨員、“法律明白人”等組成調解隊伍,依托“黨群議事會”“清水板凳會”“逢四說事”等協商平臺。今年以來,成功化解鄰里宅基地糾紛、土地流轉矛盾等120余起。(黃天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