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來,長豐縣吳山鎮牢固樹立“人才是第一資源”的發展理念,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通過精心培育“頭雁”、著力壯大“強雁”、扎實儲備“雛雁”,構建起結構合理、充滿活力的人才“雁陣”格局,為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。
鍛造“頭雁人才”,把穩鄉村振興“方向盤”。始終將建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作為重中之重。拓寬渠道“選”。創新實施“歸雁工程”,從一批政治意識強、能力素質優、群眾基礎好,有鄉土情懷,愿意返鄉支持家鄉建設的人員中,成功回引2名在外優秀人才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助理、村主任助理,為“頭雁”隊伍注入新鮮血液。多措并舉“育”。積極優化村級干部隊伍學歷結構,依托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提升村干部學歷46人,促進了“頭雁”隊伍能力的專業化、現代化。實績導向“用”。創新開展“村(社區)書記擂臺比武”“頭雁領航”等實踐活動,在“打擂”中交流經驗、在比拼中提升履職能力,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,鼓勵領辦產業發展、集體經濟增收項目,激勵“頭雁”在鄉村振興一線打頭陣、扛硬活、出實績。
培優“強雁人才”,鍛造產業發展“主心骨”。圍繞鎮域特色產業發展,大力培育各類實用人才。全面摸排“建庫”。建立動態人才信息庫,全面摸排并入庫鄉村工匠、產業帶頭人、致富能手、非遺傳承人等各類鄉土人才158名,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和服務,做到底數清、情況明。精準施策“培育”。線上利用遠程教育平臺強化理論政策學習;線下緊扣產業需求,采取“訂單式”培訓,邀請技術骨干開展農業技術5次,培訓鄉土人才50余名;深度挖掘“吳山鐵字”“吳山貢鵝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,推薦一批代表性傳承人。搭建平臺“聚力”。依托江淮園藝建成瓜菜育種創新中心,匯聚8名高層次人才、5名博士后在內的25名碩士以上科研人員,賦能現代農業發展。積極培育高素質農民280名、新型職業農民60人,認定鄉村工匠8人。
儲備“雛雁人才”,注入鄉村建設“新血液”。堅持把后備力量培養作為長遠之策。嚴格標準“選苗”。對標村級后備干部選用標準,公開招考選拔了65名文化程度較高、綜合素質過硬的優秀中青年納入村級后備干部庫,實行“一人一檔”動態管理。多管齊下“墩苗”。堅持鎮級集中培訓和村級實踐鍛煉相結合,并選派5名鎮村干部赴南京市江北新區、嘉興市鳳橋鎮等先發地區掛職鍛煉,學習先進經驗,開闊視野思路。一線實踐“壯苗”。 建立導師幫帶制度,由經驗豐富的班子成員和村“兩委”進行結對培養,傳授工作方法。有計劃地安排后備干部參與產業發展、信訪維穩、防汛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,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鍛造了過硬本領,實現了村級后備力量的可持續培養與儲備。